close
上周末我的臉書動態回顧「歷史上的今過濾器 光頭水天」,貼出1張3年前的照片,寫著〈拔比父親節快樂!〉這是我家已經做小天使的寵物鼠萌照,我的心中始終保留一個位置給牠,因為牠和我們一家人共同成長的歲月是無可替代的。

人類文明、科技再怎樣發展,我們對寵物的需求不曾改變。1990年以前的小朋友想要養寵物,大多數都會區的父母都是一口回絕:「人都養不起了,還養寵物?」但當我們成為父母後,對於兒女的寵物需求有另類的滿足方式,既經濟又沒有飼養環境的壓力,也可以隨身戴著走,那就是「電子寵物」,還記得那些年養「死」的電子雞、貓、狗嗎?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當然,養「死」的設計會抑制小玩家的樂趣,之後改成「死不了」的設計,又增加超現實萌物,以及玩家自己捕捉、蒐集、培育等的功能,1996年Game Boy的遊戲「口袋怪物」終於問世,它就是近日在各國,包括台灣,創下手機遊戲下載新紀錄,應用擴增實境(AR)技術,造成萬人空巷的「精靈寶可夢」前身。

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,我在北海道札幌市區公園直擊到駭然的一幕:當地民眾下班後,原本應該徜徉在一年一度的啤酒節盛典中,但在活動場地外,一群人在昏暗中,雙眼緊盯著照亮他們嚴肅面孔的小螢幕,似乎被召喚著,無聲地朝著相同的方向移動,讓參加節慶的人感到錯愕。

即將上映的《科技浩劫》電影廣告詞:「手上掌控的手機,有一天,將反過來控制你!」該片描述末日的來臨,是透過全球手機網絡發出強大電磁波,將接收的人都變成嗜血喪屍,改編自恐怖大師史蒂芬金2006年出版的小說《手機》(Cell),原著暗示手機電磁波將人類文明、親情(大腦記憶)「格式化」,故事主軸即是因手機沒電而未被洗腦的主角,努力尋回幼子的過程。史帝芬金對於手機預言式的反思,在寶可夢泛濫的今日看來,竟毫無違和感!

瑞士巴賽爾市最新的觀光宣傳影片以「寶可夢的復仇」為主題,影片內容是幾位變裝成皮卡丘的演員,帶著巨大充氣的捕捉球,在城市中主要的景點突襲,將球丟向低著頭滑手機,對周邊優美風景無感的觀光客,引起網友廣泛的回響:「是你在玩寶可夢,還是寶可夢玩你?」

人機互動研究以「媒體等同」效果,描述媒體使用者真實與虛擬經驗不分的現象。但沉溺於手機遊戲,還是會失去真實的生活情感與體驗。玩家在外抓怪的同時,不要錯過周圍的風景與人事物,更不要忘了和家人、毛孩子一起享受真實互動的樂趣。(作者為文化大學廣告系助理教授)

(中國時報)

frazierjx4p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